当前位置: 首页 > 留学YWICC > 留学故事 > 正文

 

姓名:DIALLO MAMADOU SALIOU

中文名:迪亚罗

国籍:几内亚

简历:

2011年迪亚罗和哥哥一起来到义乌,在义乌工商职院学习汉语,多次获得省政府奖学金,在校期间受聘成为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外调委”)外籍调解员。成立义乌市丹踏贸易有限公司,担任义乌驻几内亚商会会长。

迪亚罗出生于西非几内亚,家里有三兄弟,他是兄弟中最小的。他说他从小就有一个梦想,想要去其他国家看看,但是因为年纪小,没有概念,不确定去哪个国家好。在大学毕业一年后,他和哥哥从朋友那听说中国义乌是一座非常适合做生意的城市。经过再三思考,他和哥哥便一起离开了几内亚,来到了义乌。

义乌工商职院:梦开始的地方

2011年迪亚罗来到义乌,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通,他先选择到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语言。迪亚罗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曾多次获得浙江省政府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在这里,他从不会说一句汉语的“哑巴”,变成了一个很会说中文的“中国通”,甚至还能说上几句义乌话。2015年,迪亚罗参加了“新义乌人说义乌话”比赛,在比赛中,他熟练地蹦出了“侬好”“吃过没”“吃过了”等义乌方言。

2016年,迪亚罗成立了义乌市丹踏贸易有限公司,主营进出口业务。因迪亚罗懂中文,通贸易,做人做事有诚信,他还担任了几内亚驻义乌商会会长。他说希望以商会为纽带,充分发挥几内亚驻义乌商会在信息、人脉、经济等方面作用,让商会为中非经济交流中作出更大贡献,共同为中非友好作出努力。

2017年5月,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成立留学生校友会,各方面表现突出的迪亚罗受邀回到母校参加成立仪式,并参加了学校第二届校友代表大会,担任第二届校友会副会长。“回母校就像回自己的家,看到老师就像见到自己的亲人一样,每次来这里都感觉很亲切。”迪亚罗说,“最近几年,因为做生意,我到过很多国家,发现自己还是与义乌最有缘。因为不管走到哪里,我都会想着义乌有个家,这里有我的公司,有我喜欢的老师和同学。”

义乌外调委:梦起飞的地方

2013年5月,义乌市开创性地设立了全国首家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外调委”),开创了“以外调外”的模式,聘请在义乌诚信经商、熟悉多种语言的外籍人士参与涉外纠纷调解工作。

外籍调解员的人选由义乌商城管委会等有关单位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我们要求无违法违纪记录,讲诚信,会中文。”外调委主任陈津颜介绍说。2014年在外调委成立一周年之际,迪亚罗因懂汉语,通贸易,经过选拔被聘为外调委外籍调解员。此次外调委总共增聘了9名外国人,分别来自马里、马来西亚、埃塞俄比亚、乍得、几内亚、韩国、菲律宾等9个国家,总人数达到11人,迪亚罗是其中一员。

当时在外调委会议室里,特地摆放了11名外籍调解员各自国家的国旗。其中几内亚国旗因为市场上买不到,新聘调解员的迪亚罗自己买了布料手工缝制。每个月迪亚罗都会定期去外调委值班,还要参与调解涉外的贸易纠纷。“我能参与人民调解工作,还能帮到那么多在义乌做生意的外国人,我感到很自豪。”迪亚罗希望能在外调委学到中国人民调解精髓,带回他的祖国。新华社、环球网等国家级媒体也纷纷对迪亚罗的外调委经历进行了报道。

在义乌外调委的这段经历,对迪亚罗之后在义乌创办公司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迪亚罗说:“在参加调解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因商品买卖中合同订立、语言沟通、产品质量等问题产生的涉外纠纷,通过参与这些纠纷的调解以及在外调委的专业法律知识的学习,我对外贸易中报关、清关、出关等外贸环节稔熟于胸,为我自己公司经营提供了很多借鉴,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义乌:梦实现的地方

中非相距遥远,但相似的历史遭遇、渴望共同发展的理念,使中非人民具有天然的亲近感。从2011年到2022年,迪亚罗在义乌已经足足呆了11个年头。在这11年里,迪亚罗从一名“异乡人”真正地变成了“义乌通”。义乌市场哪里可以订到物美价廉的货,哪家餐馆可以吃到地道的家乡美味,哪里的商场适合平时购物,迪亚罗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义乌居住环境、道路交通、城市绿化等品质的不断提升,也极大地增强了迪亚罗留在义乌继续发展的信心。

迪亚罗说:“我已经完全适应在义乌的生活,在这里,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生意做得还算不错,实现了自己来中国的梦想。在这里一切都很便利,政府会积极鼓励我们外国人参与到各项政策的制定中去,我们也可以为义乌城市的发展献计献策。”

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时指出:“中非友好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收获了比黄金还要宝贵的真情和信任。”迪亚罗在义乌的圆梦之路也让他收获了比黄金还宝贵的友情,现在他与市场上的很多商家都亲如一家人,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见证了中非一家亲。

下一篇: 国际学生故事(十九)——奈拉:义乌是创业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