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中午,面向国际学生的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爱心帮扶课堂分别在101、103教室开展,现场约60名国际学生参与了HSK辅导。自本周起,学院在周二、三、四中午11:50为国际学生开设为期4周的HSK爱心辅导课程,学院教研部党员教师、骨干教师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轮流接力,以 "红色引擎" 赋能语言教学,为国际学生搭建起融入中国、筑梦未来的语言桥梁,既体现了爱心浇灌助力学生成长的人文温度,同时也彰显了学院基层党组织服务育人的责任担当。
作为国际中文能力认证的重要标准,HSK不仅是国际学生申请高校、奖学金的重要依据,更是他们融入本地生活、未来职业发展的“语言通行证”。目前,国际教育学院有60余个国家近500名国际学生在此深造,通过对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学生成绩进行深入分析,学院发现国际学生语言技能差异较大,同时普遍存在HSK备考压力:部分学生因语言技能短板,在听力理解、词汇运用及阅读理解等方面需要提升;部分已通过 HSK3级的学生想向HSK4级冲刺,却受限于自主学习效率低、应试技巧不足等问题。围绕国际学生的语言学习需求,学院组建“国际学生学业帮扶教学队伍”,通过分模块强化训练、真题模拟解析及个性化答疑,帮助国际学生突破学习瓶颈,掌握更多HSK汉语水平考试应试技巧,提升考试通过率。


为强化学生学业支持,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学院多措并举助力国际学生学业成长,重点关注新生来华后的学习适应,面向新生开展爱心关怀,对入学较晚的国际新生开展辅导补齐学习差距。后续学院将组织各类汉语技能课型集体备课会,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针对语言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业困难和教学难点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加强对国际学生课中、课后学业督促,注重学生课堂规范管理与柔性关怀,提升国际学生的学习适应和学业能力。
(审核 吕君 编辑 金一诺)